北师大教授将站上4区县10所小学讲台
开设体育艺术融合课
本报讯(记者 郑祖伟)9月29日,北京师范大学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项目签约仪式在北师大举行。北师大教授将站上朝阳区八里庄中心小学、海淀区清华东路小学、顺义区光明小学、昌平区大东流中心小学等10所小学。从10月份开始,北师大的教师将直接为学生上课。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市教委委员王定东等领导出席签约仪式。
据介绍,为提升普通学校办学水平,北京市于2014年启动高校、社会力量参与小学体育美育发展工作(简称“高参小”),当年有140所小学与高校、艺术院团和艺术机构、体育俱乐部等结成“对子”,在融合教学、课外活动、互动教研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新学年新增22所中小学,总数达到161所;高校及社会机构也新增4所,分别为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歌舞团、北京儿童艺术剧院和北方昆曲剧院。
会上,北师大校长董奇与朝阳区、海淀区、昌平区、顺义区10所小学进行了签约。
北师大高参小项目管理组负责人梁威介绍,北师大已为10所项目校量身定制了项目实施方案。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将实现体育与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在开展艺术活动的同时,又得到了身体的锻炼。在授课方式上,将包括专家授课、专家与项目校教师共同授课、专家指导本校教师授课、本校教师授课专家进行评价等四种形式。本学期将全部由北师大教师直接为学生上课。
目前,北师大已经完成了高参小项目、体育组、艺术组、班主任育人组、网络平台组等教案。体育组已完成了13个教案,艺术组完成了7个教案,并制作了包括课堂记录表和课外活动记录表的下校手册。
北京师范大学还将借助师范院校优势,整合北京市及全国优秀资源和经验,协助项目校进行校园文化中关于体育和艺术方面的软硬件文化建设;依靠项目校原有师资,引领相关的学科教学改革的开展;结合运用专家授课、专家与项目校教师共同授课、专家指导本校教师授课及专家进行评价等方式,提升项目校教师的专业水平;开展学生社团和课外活动,辅助学校建立体育、艺术课外社团;采取“四结合”的方式,提高原有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和能力,从而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开展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教育学和心理学、体育和艺术教育有效实施等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提高班主任及体育、音乐、美术教师理论的水平。
■延伸阅读
10所小学名单
朝阳区:
八里庄中心小学、石佛营小学
海淀区:
星火小学、清华东路小学
昌平区:
大东流中心小学、巩华中心校、马池口中心校
顺义区:
光明小学、杨镇中心小学、李桥中心小学